湖北工业雄风_随州专用汽车

湖北工业雄风_随州专用汽车
新中国创建,百废待兴。在近代中国工业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湖北,被国家赋予建设南方工业基地的光荣使命。“一五”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交通便利、生产地接近原材料产地等条件进行生产力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长江两岸铁矿铜矿的资源优势、江汉平原的农业优势、长江航运和京汉粤汉铁路运输的交通优势,设想把武汉建成以冶金、机械、纺织工业为主的南方工业基地,实现以“钢铁要过江”为标志的全国重工业布局转移。这个时期,国家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中的3项,即武汉钢铁公司一期工程、武汉重型机床厂和青山热电厂一期工程,安排在武汉。在国家“一五”时期的总投资中,湖北占比达8.4%,位居全国第五;在完成的投资中,湖北占5%,位列全国第四。“三线建设”期间,湖北再次成为国家投资重点地区,工业建设的战场转移到鄂西、鄂西北广大地区,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钢铁工业基地,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西北汽车工业基地,以荆门为中心的鄂中石油化工基地,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能源工业基地的区域工业格局。

国家建设的大批重大工业项目,为湖北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产业门类以及雄厚的产业积淀,湖北工业也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是湖北工业的鼎盛时期,湖北生产载重汽车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水力发电全国第一,钢产量全国第三,合成洗涤剂全国第三,棉布产量全国第五,农用化肥全国第五,服装产量全国第七。1952年至1985年间,湖北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渐次上升,1985年达到4.5%的最高点,大大超过3.3%的全国平均水平,表明湖北工业在全国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这是荆楚人民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年代。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总体上处在工业化初期,重化工业产品需求小于轻工产品,加之国家发展重心东移,湖北在一个时期中缺乏充足财力进行重大装备工业的改造和提升,原有的工业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1985年以后,湖北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下降,湖北工业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随之下降。

湖北工业的艰难发展,引起全省上下深刻反思。在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直抒胸臆,就湖北工业自身而言,发展的突出问题概括为“三个不够”,即地方配套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集群发展不够。“三个不够”,针砭现实,切中要害。解决“三个不够”,是重振湖北工业雄风的重点所在。我们既要正视差距,看到湖北工业发展的不足,更要坚定信心,充分认识湖北的大工业优势和面临的新机遇。

展望专用汽车之都未来,重振湖北工业雄风迎来了新契机,面临着新机遇。

全球化的机遇——国际产业分工加速重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跨国制造集团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主导了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国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最现实的选择。在这一趋势中,国际及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相关产业,在国家优化产业布局的政策引导下,加速向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和巨大市场潜力的内陆转移。两个转移,既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绝好机遇,也是经济起飞的巨大动力。近年来,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先后落户湖北,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机车制造、大型机电装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等行业的企业呈扎堆式聚集。

城市化的机遇——国内市场需求稳步扩张。内需变化主要源于城市化和传统产业发展两大动力。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率由1997年的31.9%提高到2008年的45.7%,城市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结构和城市化引致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纺织工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要求保证化纤及其上游产品如PTA、EG等的供给;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纺织机械特别是高档纺织设备的需求,而目前全国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不到50%,装备类产品进出口逆差不断扩大。城市化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代化的机遇——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在传统概念里,重化工业常与“傻大黑粗”相联系,但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重化工业不再是高污染高消耗的代名词,也不排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决定污染与消耗大小的,除了产业特性外,更重要的是装备水平、工艺选择和管理能力。没有工艺和管理上的突破,高技术产业也可能意味着高消耗,如半导体产业就是典型的高耗水工业,月产3万片8英寸的芯片厂,平均每天需用6000吨高纯度水。在某些重化工业领域,先进制造技术逐步代替传统生产方式,使重化工业日渐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产业化的机遇——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基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工业的若干个主要领域都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68个优先主题中,超过半数涉及重化工业及相关产业。国家对基础产业的扶持鼓励,减少了重化工业发展的政策性风险,国家工业化进程跃向新阶段,彰显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工业化进入中期加速推进阶段,催发新一轮固定资产改造更新,重工业产品、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产品需求量骤然增长,为湖北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欲火重生力推新战略

思路决定出路,路径决定成效。进入新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下,在全省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和团结奋进下,重振湖北工业雄风正在由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2003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走工业兴省之路”,拉开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振兴湖北工业的序幕。随后,省委、省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振兴湖北工业的战略举措,工业兴省开始向工业强省迈进,湖北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以工业主导为战略取向。作为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地区,湖北工业化的历史使命远未完成,工业经济还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统计分析显示,工业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来产出增长2.7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大大高于其他产业。必须坚持“产业第一”、“企业第一”,进一步突出工业在湖北科学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为振兴工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环境,强化政府部门服务企业、服务企业家的意识和体制机制,让企业家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识,并付诸实践。

随州程力“千亿元产业计划”为战略重点。省委、省政府部署,“十一五”期间,以建设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为目标,以加快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纺织业等6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为重点,打造并形成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产业支撑。

随州专用汽车工业集成集约发展为战略抓手。通过资源聚集、集中发展、集成发展、集约发展,在全省工业企业中形成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10个以上、50亿元至100亿元的企业15个以上、1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60个以上,培植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循环经济示范性明显、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园区和县域成长型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基地。